2025年以来,新邵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省委就信访工作提出的“三问”“五看”要求,严把“四关”,突出“四量”,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新邵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9.73%,重复信访同比下降42.11%,到国家信访局初信初访同比下降54.48%,信访工作法治化质效明显提升。
严把责任落实关 完善制度强力量
千难万难,责任抓实就不难。一是强化领导责任。邵阳市委主要领导9月18日在新邵县召开全市信访工作现场推进会,新邵县、乡、村三级书记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其他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上下贯通、同频共振的治理体系,推动矛盾纠纷有力处置、风险隐患有效破解。二是强化制度体系。出台《信访工作十条规定》《信访工作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登记、受理、交办、跟踪、办理、反馈”全链条式管理,形成奖优罚劣鲜明导向,推动工作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化。三是强化专业队伍。聚焦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信访干部业务能力,开展各类业务培训24次;激励信访干部担当作为,调整县信访局班子成员2人,提拔重用乡镇分管联系信访工作班子成员和信访专干13人。
严把源头治理关 创新机制控增量
千条万条,抓好源头第一条。一是建立信息闭环机制。编印每日涉访动态186期,将民情、警情、访情、舆情等“多情合一”,由县信访局进行交督办,乡镇及县直部门每周分析研判本地区本行业信访形势,县信访联席会每月进行工作总结,县委每季度讲评,形成“日报告、周分析、月总结、季讲评”工作闭环。二是建立常态接访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半月轮流,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每周轮流,其他县级领导每日轮流坐班接访,乡镇和县直部门同步进行。广泛推广“书记县长信箱”二维码,组建专班实体化运作,做到24小时内受理、15个工作日内办结。三是建立一线调处机制。推行“一三五七”“片警+辅警+治委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即矛盾纠纷发生第一天,由村书记(村干部)第一时间到现场调处;三个工作日内未化解的,由驻村干部调处;五个工作日内未化解的,由乡镇联村班子成员调处;七个工作日内未能化解的,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调处,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行,全年共摸排矛盾纠纷2587起,源头调处成功2380起,成功率达92%。
严把案件化解关 综合施策减存量
千事万事,解决问题是大事。一是领导包案化解。严格按照市委“三个一律”要求,对重点重复信访事项由主要领导或行业分管领导亲自包案,全力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截至目前,共召开县信访联席会议58次,研究处理复杂信访事项68件,今年,中央巡视组交办的358件信访件在全市率先20天全部高质量办结;省交办重复信访事项55件,已协议化解52件,评议评查化解3件,化解率100%,线上上传率100%,审核通过率100%。二是重点攻坚化解。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突破,今年以来共化解重点重复信访事项10件、行业领域重复信访事项5批。三是巩固化解成果。对已化解重复信访事项,建立数据库、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强化定期沟通、教育疏导等措施,全程管理服务到位,力求做到“事心双解”。
严把信访法治关 规范办理防变量
千访万访,引导依法有序访。一是抓前端,推进预防法治化。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将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性质分门别类建立台账,集中时间化解处理,最大限度减少“信转访”“网转访”“初转重”。二是抓中端,推进受理办理法治化。建立“首接规范、首交精准、首办负责”工作责任制,做到分清性质、明确管辖,转送督办到位。定期开展信访业务规范化评查,对办理不规范的140件纯案进行退回或督办,第一时间指导责任单位重新规范办理并纠错到位,全年无“应受理不受理”信访件,对10件“应办理不办理”信访件全面复盘,全部实体性化解到位。三是抓末端,推进监督追责和维护秩序法治化。用好“三项建议权”,发出工作提示函48份、督办函25份、追究责任建议函8件次,对责任单位负责人和责任领导进行约谈,对缠访、闹访或以访牟利等违法信访行为进行依法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