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足球即时比分

首页> 教学科研>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网络中造谣、触谣、信谣、传谣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干预

网络中造谣、触谣、信谣、传谣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干预

——山东省教科“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第二次研究成果公报

一、题目:

网络中造谣、触谣、信谣、传谣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干预

二、内容摘要

网络谣言对民众心态、社会生活和政府公信力产生重要冲击,由于对网络谣言传播过程研究不清晰,导致谣言防控工作存在滞后性和盲目性。谣言传播过程应该分为五个环节:个体或群体造谣,民众触谣,易感人群信谣,人际传谣以及对社会与个体产生影响。目前人际传谣研究成果丰富,有关个体如何造谣,民众如何触遥,谣言易感人群如何筛选的实证研究较少,亟待突破。未来应重视谣言传播五个环节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神经机制,结合谣言分类与群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增加社会情境、内容特征和心理特征等多因素交互的实证研究,聚焦网络谣言问题解决开展多学科研究,特别是网络素养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实践层面,应着力提升公民网络素养水平以应对网络谣言的负面影响,从网络强国、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高度审视网络素养教育,鼓励网络素养教育课程进体球网,足球即时比分,进课堂,进头脑,并将课程思政融入网络素养教育中。网络环境下,道德控制力减弱,网络无意识行为增加,应借助阈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与“正念干预、注意偏向训练”等方法,探讨“降低网络谣言对个体影响的短期措施”以及“无意识干预措施”,进而助力社会治理,丰富治理策略。

三、关键词

网络造谣;民众信谣;人际传谣;心理影响性;无意识

四、引言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学院陈彦垒博士主持获批了2020年山东省教科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网络谣言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教育干预》(2020YZB015)。研究团队陈彦垒、周敏等完成了第二次研究报告:网络中造谣、触谣、信谣、传谣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干预。报告结合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和目前研究相关成果对网络谣言的产生过程、心理影响性和教育干预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五、研究内容

 

(一)研究缘起

网络谣言(online rumor)指通过网络媒介生成,并进行传播的虚假、错误或未经证实的信息(Kwon, Bang, Egnoto, & Raghav Rao, 2016),这不仅会扰乱社会市场秩序,还会影响公众认知与情绪,使个体产生一系列网络偏差行为,尤其是突发情境中的网络谣言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在疫情情境模糊以及政府发布相关信息较为缓慢的情况下,体球网,足球即时比分“疫情严重”以及“政府对疫情控制不力”的谣言迅速增多,导致部分民众怀疑政府能力,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高旸, 2020)。因此,为降低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基于网络谣言各过程进行梳理,突破研究困境,对谣言防控极具意义。

(二)研究方法

结合第一次公报的数据分析结果,本次公报研究结果使用文献法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第一阶段,以网络谣言传播的基本环节“个体或群体造谣,民众触谣,易感人群信谣,人际传谣以及对社会与个体产生影响”为主线进行梳理,区别于以往只针对某一个环节进行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从整体和部分层面,发现各个环节的薄弱点并提出展望。

第二阶段,基于心理学视角探讨防控网络谣言的内部措施,并融合教育神经科学提出研究展望。对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该结合教育神经科学,探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期、合适的教学模式,并基于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建立系统全面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第三阶段,探索网络谣言干预的短期和无意识措施。利用“注意偏向训练”和“正念干预”了解并干预个体网络谣言认同行为,结合内隐联想范式和阈下条件性反射实验范式,了解个体无意识想法,并进行短期调节。

(三)研究结论

1.本研究提出,网络谣言存在个体或群体造谣,民众触谣,易感人群信谣,人际传谣以及对社会与个体产生影响五个环节。虽然在每个环节的研究都会为谣言防控提供理论指导,但是每个环节的关注点不同,阻断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2.网络谣言的产生是民众触谣,易感人群信谣,人际传谣以及对社会与个体产生影响的前提,目前学者主要从情境因素、内容特征、个体因素三个方面探究网络谣言产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网络谣言接触规律是把握传播规律的基本前提,也应该是防控谣言的重要过程,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接触特点分析与外在监控手段的研究上。

3.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谣言认同程度高的个体有更强的谣言传播意愿,而且相信虚假谣言的个体倾向于根据他们认为真实的错误信息做出扭曲的决策。因此,了解网络谣言认同的基本规律,是降低网络谣言对个体心理影响的重要环节,是阻断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主要从外部因素、内容特征、个体因素三个方面,探讨网络谣言认同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4.近三十年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复杂网络”、“动态”和“模型”,说明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数据分析与模型建构。从网络谣言传播的情境、内容、个体因素看,结合三种因素综合分析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比较零散。目前减少个体网络谣言传播的措施主要为外部管制与惩罚,但是缺少降低“个体网络谣言传播意向”的内部措施。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传播网络谣言的认知神经机制目前也不明确。

5.众多研究表明网络谣言对个体具有消极影响,但是目前主要通过辟谣矫正个体认知偏差,缺少现实、具体的降低网络谣言对个体情绪影响的干预措施。目前已有学者通过“注意偏向训练”(从内隐记忆及潜意识两个角度,强化注意对积极刺激的关注,从而减少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反应)干预手机成瘾行为,利用“正念干预”调节个体负面情绪,都取得满意效果,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将“注意偏向训练”以及“正念干预”应用到调节网络谣言对个体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上。

(四)研究展望与教育建议

网络谣言首先以个体“有意造谣”或“无意造谣”的形式产生,然后个体接触网络谣言,为谣言认同和传播提供潜在可能性,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社会与个体产生潜在影响。通过梳理了解网络谣言各环节的研究分布与基于各环节的网络谣言控制情况,同时也发现目前体球网,足球即时比分网络谣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研究空间:

第一,在网络谣言的研究中,出现学科交叉分析现象但学科壁垒依然明显,心理学的相关实证研究与其认知神经机制的探讨较少。部分学者结合模型与个体心理模拟网络谣言传播规律,结合心理学与新闻学分析网络谣言影响因素。但是总体来说,计算机和数学学科注重模型的建构和仿真模拟;新闻传播学注重对网络谣言规律的探讨;心理学注重对个体心理机制的研究;法学注重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而达到更好的外在控制的效果,因此,针对网络谣言的研究学科界限明显,而且对于网络谣言的研究多是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的研究较少。然而,外在监控手段和内在手段的综合运用是控制网络谣言的有效手段,了解个体心理机制,提高心理个体素质和媒介素质,才能使个体不信谣、不传谣,学会自我调整并降低网络谣言对个体的影响,所以心理学在此领域有宽阔的研究前景。在网络谣言各个环节研究中,缺少个体造谣、触谣、信谣、传谣、受到影响的生理机制探讨,彭晓哲体球网,足球即时比分网络谣言传播的综述中,梳理“使用脑成像技术研究情绪对流言、广告加工影响”的研究,说明负面流言的激活区域、广告说服效果。总体来说,依然缺乏针对网络谣言各个环节中,个体认知神经生理机制分析。

未来研究可以在新闻学的特点分析与计算机数学建模仿真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基本规律,然后借鉴心理学研究范式探讨个体心理机制,从而利用法律等外部手段和心理学的内部手段,综合治理谣言。了解个体在各环节的无意识行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学实证研究,从心理根源上防控网络谣言。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各个环节中个体的认知神经机制,比如,了解无意识编造、认同和传播网络谣言个体的神经机制,可以找出是哪些脑区的功能不足导致此种现象,然后通过教育、药物等有效干预措施来减少个体的无意识行为。还可以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大脑活动的差异和接受新事物的程度,进行有效的个别化素养教育。

第二,结合网络谣言社会情境、内容特征与个体心理特征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疫情谣言与个体特殊心理状态的结合研究较少。目前只有少部分研究结合“文本特征与心理状态”或者结合“情境因素与心理状态”进行实证研究,大部分研究仍然是只针对一方面进行研究,但是这难以反应现实中的真实情况。网络谣言在重大突发事件的背景下,具有传播快、影响力大等特点,所以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研究网络谣言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未来研究可以探讨社会情境(社会特点、政府行为、传播情境与媒介)、内容特征(文本结构、情绪色彩、谣言本身论证依据)与个体因素(感知、认知、情绪、态度、意识、行为)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注重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情境与个体特殊心理状态,探究网络谣言在各环节的特点与机制,比如,可以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同阶段背景”“疫情谣言类型”“个体情绪特点”,综合实证分析个体网络谣言编造、接触、认同、传播、受影响的特点。

第三,不同种类网络谣言对不同群体的影响情况不同,且群体间差异较大,但是针对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辟谣信息是否可以奏效,也亟待研究。造谣、触谣、信谣、传谣、受到网络谣言影响五个方面,都会表现出网络谣言类型和群体特点的匹配差异问题,比如哪些群体容易编造、接触、相信、传播哪一类谣言,容易受到哪一类谣言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基本调查,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身的特点,提高警惕性,也可以帮助政府针对性的防控谣言,但是这方面的基本调研不全面。除此之外,还存在“辟谣信息的接收与改变错误认知程度”的差异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其群体差异和影响因素,并使辟谣取得理想效果。未来研究可以基于谣言类型与群体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外在和内在干预措施。如开展青少年、中老年群体对网络谣言的认知和行为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其造谣、触谣、信谣、传谣行为的应对策略,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了解各年龄阶段的个体在接触谣言与改变错误认知时的心理特点,对于开展治谣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单独从网络谣言的五个环节的研究看,各个环节中存在薄弱点,且对各环节的关注度不同,而且各个环节的关系尚不明确。具体表现在:网络谣言传播方面已经出现大量文献综述以及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网络谣言的产生方面多是规律探讨和理论分析;在接触方面,注重利用外在手段减少网络谣言,但是缺少减少个体接触网络谣言的相关心理研究;网络谣言的认同方面,国外体球网,足球即时比分网络谣言认同心理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多,但是国内基本处于理论分析方面;在网络谣言的心理影响性方面,缺乏可操作的情绪影响干预措施和积极影响的探讨。总体来说,网络谣言各个环节在理论上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但是缺乏实证研究的验证。未来研究可以体球网,足球即时比分的关注网络谣言的产生、接触、影响问题,因为每一个环节的防控都会减少网络谣言的影响程度。具体来说,在网络谣言产生方面,个体存在无意识造谣行为,所以未来研究可以借鉴认知科学范式,采用脑电实验法,研究网络谣言与网络偏差行为的因果关系,帮助个体了解自身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探究有意造谣的心理机制,调整心理状态以减少有意造谣的意愿,如探讨社会支持、情绪状态、基本安全感等与有意造谣的相关关系。在网络谣言接触方面,增加网络信息成瘾倾向、网络信息强迫、网络信息焦虑等特殊行为与网络谣言接触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可以借助“Go/No Go”任务,增强个体自我控制能力,以减少个体浏览、收集无关紧要的信息而增大网络谣言的接触面,在网络谣言的认同方面,借鉴国外的实证研究,探讨各变量对国人网络谣言认同影响,量化分析网络谣言认同度。在网络谣言的影响方面,注重突发情境下网络谣言对个体影响的实证研究,探讨网络谣言对个体的积极影响,借助注意偏向训练等,降低网络谣言对个体的心理影响。实证验证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程度,从而利用此关系,相互制约,助力谣言防控。

第五,在网络谣言的防控措施方面,相关理论研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治理措施单一。总体来说,体球网,足球即时比分网络谣言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理论不仅需要满足个体认知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指导谣言防控,助力社会治理。目前网络谣言的防控措施主要为:在了解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外部的管制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防控网络谣言,但是外部的管制有时具有滞后性,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可以探讨“降低网络谣言对个体影响的短期措施”以及“无意识干预措施”,比如利用“注意偏向训练”和“正念干预”了解并干预个体网络谣言认同行为;结合内隐联想范式和阈下条件性反射实验范式,了解个体无意识想法,并进行短期调节。基于网络谣言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提高辟谣信息的说服力、增大受众接触面积和影响范围。基于网络谣言各环节的特点分析,找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比如,明确了网络谣言的传播受到个体“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可以在个体浏览未经证实的消息的时候,设置提醒与干扰、限制个体的浏览时间等方式,降低个体传播网络谣言的意愿。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 鲁ICP备05001955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74号 建设管理:党委宣传部